旅游法首秀 旅游市場喜憂交織
景區遭游客“圍剿”,少數導游頂風“做案”……當人們期待最新實施的《旅游法》給旅游業帶來新氣象時,《旅游法》首秀后的第一個“黃金周”并未交上一份令人十分滿意的答卷。但對整個旅游行業來說,新法的實施還是起到了一定的規范作用。
記者連日來走訪成都的酒店、景區、土特產店、特色賣場發現,“十一”黃金周期間,景區散客比例上升明顯,酒店價格普降2成左右,購物店遭遇“寒流”,旅游業呈現出“喜憂交織”的格局。
喜
高星級酒店大幅降價
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我市的成都大酒店、西藏飯店、鐵道大酒店、如家、7天等經濟型酒店經營狀況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價格有所下降,但降幅不超過8%。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高星級酒店在“十一”期間處境尷尬。雖然今年“十一”長假期間高星級酒店入住率基本與去年持平,但價格降幅高達10%-20%。站在游客的角度,高星級酒店大幅降價是好事情。
在《旅游法》的震懾下,今年“十一”黃金周許多購物店“風光不再”,經營慘淡,有些甚至關門歇業。成都一家主營枸杞、甘草、二毛皮等土特產的商店老板陳先生告訴記者,之前他們和旅行社導游基本都有口頭協議,按照游客購物金額的20%提成給導游作回扣。往年這一周的收入就能超過平時兩個月,可今年國慶期間一個旅游團都沒來,“如果僅靠零星散客和市民,我這店很快就要關門,所以我現在要調整營銷方向,不然,時間長了扛不住。”
寬窄巷子周邊的一家大型玉器專賣店工作人員坦言,因為《旅游法》實施后,購物沒有傭金、不給回扣,導游都不愿帶旅游團過來,今年“十一”期間的銷量比去年同期至少降了2成,并且為了吸引顧客,專賣店已將商品售價調低了許多。
另外記者走訪發現,以往銷售火爆的郫縣豆瓣、蜀繡、桂花糕、高檔茶葉等土特產今年“十一”期間的銷售也很慘淡。
今年收入下降的不止購物店,還有導游。以往,導游帶團進店購物普遍能拿20%左右的提成,一個導游每月帶團20天以上收入就能超萬元。但是現在他們的收入減少了45%左右。“其實原先導游的收入分配有些畸形,靠拿回扣不僅使導游個人收入忽高忽低,也導致導游之間收入不均,這并不利于導游行業整體素質的提升。”我市一旅行社導游中心的經理郭麗如是說。
一旅游行業資深人士指出,帶客購物、收取自費項目費用是旅行社既有的盈利模式,《旅游法》的實施打破了這一盈利模式,短期對旅行社形成沖擊,但是長期有利于治理旅游亂象,對旅游行業有利好影響。
憂
最大承載量淪為空談
“擁堵”已經成為黃金周旅游的代名詞之一,對于景區來說,今年各大旅游知名景區接待游客的數量也屢創新高。國家旅游局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頤和園長假前5天共接待54萬游客,創歷史新高;四川省主要景區旅游需求持續井噴,其中青城山、都江堰景區7天共接待游客21.07萬人次、24.49萬人次,同比增長26.32%、21.12%;上海南京路步行街、外灘、豫園商城7天共接待游客1180萬人次、880萬人次、238萬人次;湖南武陵源景區、南岳景區、岳麓山景區單日游客量均超過10萬人次;海南10家抽樣調查的景區7天接待游客同比增長23.3%。
《旅游法》規定,景區接待旅游者不得超過景區主管部門核定的最大承載量。然而今年10月2日,我省九寨溝因人流過度集中造成大量游客滯留的現象,這從一個側面反映,《旅游法》實施后的首個黃金周擁堵現象并未得到緩解。
在九寨溝景區事件發生后,有消息稱,國慶節前夕四川旅游政務網曾公布四川省內4A級以上景區的最大承載量,但由于景區的接待能力不足,很多景區的接待數量還未超過最大承載量就已經出現接待不力的情況。目前,景區最大承載量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核定標準和權威數據,在《旅游法》實施前,大部分景區也沒有公布最大承載量。
業內人士認為,從操作層面講,《旅游法》提到的“最大承載量”需要有明確的執行細則,這樣才能避免最大承載量淪為空談。(成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