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教育30年]魏宏運:賀旅游學院而立之年
發布日期: 2011-10-18 稿件來源:網絡 發布:提俊男 閱讀次數:2907 次
文/魏宏運 攝影/陳晨
在允公允能思想指導下,旅游專業院系已走過三十個春秋,三十而立,南開旅游為國家已培養一千多名棟梁之材,分布于全國各地,成為一支勁旅,飲譽海內外。
大學辦旅游系,是我國教育史上前所為有的事,我校首創,居于領先地位。
怎樣辦起來的?關鍵詞是:旅游、席潮海、滕維藻。
這是一件偶然的事。1978年春,我和內子王黎到北京,順便去看望我們的老朋友席潮海,當時他任國家旅游局辦公室主任兼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工作地點是王府井附近的一棟二層樓內,隔著一條馬路對面是北京飯店。席潮海是河南人,原是南開歷史系學生,我們很要好,都是從輔仁大學轉專業到南開的。1949年,他調到外交部工作。西藏和平解放,作為中共駐藏代表,經過印度進入我國亞東到達拉薩。1959年西藏發生叛亂,遭到襲擊,身體受到傷害,回到北京。80年代又赴西藏籌備西藏大學,并任副校長。我們之間,無話不談。閑談中,他提出南開是否辦一旅游專業,國家可資助經費、人員培訓和建一教學大樓270萬元。我表示愿意接受,南開人都是愛南開的,總是想到母校。回校后即向滕維藻校長匯報,并寫了報告。滕維藻是一位平民校長,思想解放,富于創新進取,其傾向是“辦”。
那時,對大學辦旅游專業,有很多不同意見。不少人認為旅游不是“學問”。北京一位著名經濟學教授寫信明確表示這種看法。滕維藻經過反復思考,讓校方李萬華、李國驥、王大璲、錢玉麟查閱西方大學有無這個專業。他們了解到康奈爾大學、夏威夷大學有。以此為依據,滕維藻“舌戰群儒”,并商之于老校長楊石先,作出了“辦”的決定,并報請國家教委,經過一番周折,獲得批準。旅游專業就這樣誕生了。
我作為系主任,組織了一個團隊,由薛蕃安、王金堂負責。他們二人多次到北京旅游總局商討籌辦諸事,包括專業名稱、課程設置、經費等問題。原計劃辦旅游外語、旅游管理兩個專業。后來商訂先辦旅游外語,1983年再辦旅游管理。1981年3月婁平副校長代表學校與旅游局簽訂合同。1982年5月又簽訂補充協議,先后建筑費410萬元。現在的第七教學樓,就是這一資金建立起來的。
1981年9月3日,旅游專業舉行開學典禮,副校長吳大任和旅游局兩位負責人出席并講話。會議由我主持。頭一年新生21人,8男13女,他們來自北京、天津、遼寧、山東、山西等10多個省份。
課程設置是參考歐美各國而制定的,因為頭一年辦,這個專業設在歷史系,課程有中外歷史、外語和旅游古文選,古文選由孫香蘭擔任。后來開設旅游概論,由武漢會議商定,各校這一專業的教師共同編寫。我校承擔一部分。關于旅游方面的專業知識由旅游局的同志講授。據王金堂回憶,天津旅游局的同志也來校講授旅游管理、旅游景點及旅游交通等內容。
國家分配給6個出國進修教師名額,分赴歐美各國。
第二年招生人數擴大至50名。
初創的專業生氣勃勃為社會所推崇,從事這一專業的教師,盡職盡守,由外行變成內行。這一專業的特點是緊密和實踐相結合,服務于社會。現在成立學院定名為旅游與服務學院。
現在旅游業已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一大支柱。更彰顯出培養旅游人才的極端重要性。
愿旅游專業師生,肩負著時代的使命,在輝煌的道路上奮勇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