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機械觀望鐵路建設 堅持“半糖主義”
從我國的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發展要求來看,中國經濟的增長75%的目標無疑。而從上半年的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現狀來說,下半年國家的刺激政策的出臺是必然的。鐵路作為拉動我國的經濟增長的重要角色,在下半年的潛力是巨大的。若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的回暖,對工程機械來說,是巨大的推動。那么,2013年下半年,工程機械能否寄希望于鐵路建設,來扭轉慘淡的市場?或者,考慮到債務的原因,對鐵路回暖的信心大減。
很多行業人士,既對鐵路有著似有似無的擔心,還有著對鐵路建設投資好轉的期望。其實,工程機械對于鐵路建設在下半年的狀況,最應該保持的是一種“半糖主義”的狀態。而這種“半糖主義”的狀態就是:一方面,在同樣的工程大環境下,工程機械企業若想要得市場真正的正增長,寄希望于鐵路建設,就如同坐等大鍋飯一樣,與其光靠大環境回暖,不如將自身所處的環境機遇定義為零,將產品和品牌做到極致,才是企業銷量直線上升的最好保證;而在另一方面,鐵路建設畢竟是主導國民經濟的大力量,對推動工程機械,是強大的動力。所以,工程機械行業也要時刻地關注鐵路投資的動態,以跟進市場,取得商機。
對鐵路投資“苦”的準備
日前國務院要求上報在建項目、擬開工項目以及在勘測項目的資金需求、項目進展等情況,以籌劃后幾年的鐵路投資。根據安排,“十二五”后三年還要完成建設投資13300億元,投產新線兩萬多公里,明后年的投資量只有8100億元。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稱,要完成“十二五”鐵路發展規劃和中長期鐵路規劃的目標,每年鐵路投資應該保持在6000億元左右。據了解,近期,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中鐵總)副總經理盧春房召集相關部門開會,討論鐵路改革的建設問題,一致的意見是每年沒有6000億元的投資量不能完成既定規劃。
王夢恕介紹,目前鐵路項目資金緊張情況仍然存在,地方政府資金到位尤其不理想,在建工程1萬多公里,也是停停開開。
對鐵路投資“甜”的關注
近期,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提出,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通過改革,全面開放鐵路建設市場,優先建設中西部和貧困地區的鐵路及相關設施;加快前期工作,使“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重點項目及時開工,按合理工期推進,確保工程質量。
國際提出鐵路投融資的3個方向:一是以中央財政性資金為引導,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設立鐵路發展基金。創新鐵路債券發行品種和方式。二是向地方和社會資本開放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等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三要加大力度盤活鐵路用地資源,搞好綜合開發利用,以開發收益支持鐵路發展。
綜合起來就是,如果鐵路建設回暖,那是“甜”;鐵路未回暖,便是“苦。”工程機械企業下半年,要增強自身的優勢,也要重視鐵路建設投資的動態。“甜”與“苦”的感情色彩兼在,對生活是健康的生活態度,對工程機械行業來說,對鐵路的依靠程度更是一種理性的判斷,來有效地布局市場,以達到穩定增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