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糯白嫩双性受h_亚洲天堂99_丰满成熟的老妇爽死你_久久福利青草精品资源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產業動態>物流貿易產業

相輔相成的物流業與制造業

發布日期: 2008-04-11    稿件來源:網絡    發布:信息中心    閱讀次數:4125 次
中國生產的POLO襯衣,出口一件大概是七八美元,拿到美國市場,就可賣到70美元到120美元。為什么這件襯衣100%在中國生產,產品占據世界市場40%的份額,而最終只能實現不到10%的價值呢? 

  據統計,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30%以上包含在物流系統內。沃爾沃集團全球副總裁吳瑜章有句座右銘,叫“渠成,水自到!”用這句話來形容物流業和制造業的關系十分恰當:只要物流順暢,中國的制造業就可以根據自己在世界上所占的經濟分量、市場份額,相應地成為全球物流及物流延伸行業的一個重要基地。 

  出路:做大或做專

  據專業人士介紹,經過20年的建設和發展,中國物流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物流的基礎設施建設達到一定的規模,在國內經濟發達地區已經初步形成了物流市場,但整體而言還是存在很大不足。 

  國內的絕大多數物流企業,是由運輸企業、倉儲企業、商業或工業企業等改造重組而來,只有極少數有科學化的組織與管理。現在。中國物流企業有幾十萬家,主體上是中小型公司。 

  但“小豆子”們直接面對的競爭對手,卻都是些龐然大物——跨國公司。中國物流業2005年底全面開放,2006年成為外資大舉進入的一年。如何與這些實力雄厚的公司比拼,是擺在中國物流業面前的一個問題。據預測,隨著國外大企業陸續進入中國,小物流企業的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小。 

  嘉里大通物流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蘇耀明在接受《財經文摘》專訪時表示,在這樣的情況下,“國內很多小的物流企業,在市場開放中很可能會消失。未來,中國物流企業只有兩條出路,即做大或做專。” 

  目前,跨國公司控制了全球生產的50%,貿易量的60%到70%,對外直接投資的90%。世界上主要的物流企業都非常大,如UPS分支機構遍布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Exel在全球擁有網點1300個,5萬多名員工,業務遍及美洲、歐洲和非洲以及亞太地區;聯邦快遞國際業務占其收入的24%;TNT在全球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提供郵遞、速遞和物流服務。 

  有關人士認為,在此背景下,沒有能力做大、做全的企業,只有爭取做專、做精。根據市場細分的原則,專注于某一方面業務的發展,成為用戶物流供應鏈中具有獨特核心能力的一環,可使企業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從國外情況來看,各物流企業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如TNT 物流業務主要集中在電子、快速消費品、汽車物流三大領域;三井物產則以鋼鐵物流聞名;Ryder是世界著名的汽車物流服務商;宅配便以小件快運以及城際配送為龍頭業務;聯邦快遞則主要專注于國際快遞業務。 

  此外,化工物流、家具物流、醫藥物流等因行業特征明顯,在國外也都是由專業物流公司運作。 

  機遇:錯過就是敵人

  中國龐大的物流市場需求、弱小的供應能力,使國外物流企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他們躍躍欲試。未來幾年,中國物流業將保持快速增長態勢,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也給了投資者一個發揮的空間。 

  外資物流企業在中國投資的加大,已不僅僅著眼于單個項目的投資,而是在總部的統一管理和協調下,著眼于整體物流市場,進行全方位的系統化投資,投資方式也由原來的參股,到現在的參股、控股、獨資等多元化方式發展。 

  同時,外資物流企業的獨資趨勢日益明顯。隨著其業務擴張和本土化程度的加深,以及中國市場全面放開,外資物流企業在中國已經鋪設起龐大的物流網絡,發展速度遠遠超過了絕大多數本土物流企業。 

  在清華大學(2007)中國制造業、物流業CEO高峰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微女士表示,現在的中國物流業,是“機遇與挑戰并存,但應對挑戰更重要”。吳瑜章則更直接地說:“機遇,錯過了就是敵人。” 

  競爭壓力不斷加重,使中國物流企業的危機感增強,而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則進一步地促使了國內物流業的優化整合。王微女士認為:“外資的進入也并非不利的事情,至少表明中國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也給了國內企業學習的機會。” 

  目前,中國的物流市場格局已經發生了變化,由改革開放前單一的國家所有,變為民營、外資等多元化的經營主體。物流企業的服務方式,也由過去單一的運輸、倉儲功能,整合為提供多種服務的新興第三方物流企業。 

  巨大的物流市場潛力和物流服務回報,為中外企業提供了空前發展的機遇,也使中國物流市場與國際物流市場連為一體。蘇耀明表示,以后物流企業的發展,要走向組織化、系統化、程序化,并在業務流程上與客戶對接,使企業通過與第三方物流的合作,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從價值鏈的低端走向高端。 

  市場:由大到強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制造中心”,這是不爭的事實。“世界工廠”遷入中國固然反映出中國的某些優勢,但并不代表經濟的競爭力也具有優勢。 

  在全球范圍內,現在出現了這樣一種趨勢,即制造業的價值正在迅速向產前、產后的研發、分銷和服務等領域轉移。對這些領域的資源控制和整合的能力,遠比生產制造能力更加重要,因為其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中國制造業在服務上的缺失,使整個產業鏈的附加值不高,導致了大而不強的現狀。中國制造在世界市場的份額非常大,但相應的利潤價值卻沒有實現。要想提高競爭力,制造業就必須與服務業相結合,中國的物流業也應抓住機遇,加快自身的轉型, 

  回到開頭所述,POLO襯衣之所以實現不到10%的價值,是因為,襯衣不僅僅是在車間生產出來就能實現價值,之后還有很長的物流、整合系統、供應鏈的延伸。這些后續的服務,占據了整個產業90%以上的產值。 

  這為國內企業提供了警示:如果單純停留在傳統的制造業層面,中國制造業永遠都只能做大而做不強。 

  據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物流業的成本,比國外要高兩到三倍。吳瑜章曾做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沃爾瑪的貨物永遠在路上,國內企業的貨物總是在倉庫里,這就是差距。 

  某物流公司的一位經理人告訴《財經文摘》記者,中國公路運輸的空載率達到50%以上,貨源供應不上,物流企業就算硬件好也往往是閑置。制造業與物流服務業一定要相互配合,才能使兩者都得到發展。 

  現在,全球范圍內出現了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的趨勢。制造業與服務業實現對接聯動后,才能提高制造業的效率和效益,并使服務業得到相應的發展。 

  在清華大學(2007)中國制造業與物流業CEO高峰論壇上,與會人士呼吁,中國要想強大,必須實現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對接聯動。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執行副會長朱森第認為,兩者實現對接聯動的關鍵點,是制造業供應鏈的完整,同時還要喚起國內制造業企業對第三方物流重要性的認識與重視。 

  據統計,發達國家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三分之一以上,而中國卻不超過10%。王微的看法是,必須使市場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推手。 

  剝離非核心業務

  據業內人士介紹,不少中國企業搞“大而全”、“小而全”,產供銷一體化、倉儲運輸一條龍,物流過程費用大、浪費驚人,不僅造成制造業的低效率,也嚴重制約了物流業的發展。 

  針對這種情況,蘇耀明表示,中國很多企業對外包的概念認識還不是很到位,但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他們不得不對此考慮,這是一個早晚發生的趨勢。 

  世界500強中,400多家企業在華有投資,其中90%左右的外資企業選擇了物流外包,而中國企業的物流外包比例只有16%左右。 

  朱森第認為,中國的制造業企業,應有自己的業務核心,專注于某一方面發展專長,企業中輔助性的非核心業務則應該外包。對于資源,企業要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新理念,促進專業化分工和非核心業務的外包。這樣既能提高制造業的效率,也有利于物流業的發展。 

  這是一種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在企業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把企業的物流業務外包給專門的物流管理部門承擔,特別是一些特殊的物流運輸業務。通過外包給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企業能夠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業務上,可以大大提升供應鏈管理和企業運作的效率。 

  事實證明,不事必躬親,一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聯系我們
? MIQIAN謎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