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炬:新絲綢之路的物流發展之道
2011年9月30日,在烏魯木齊舉行的“2011歐亞經濟論壇?新筑歐亞大陸橋”主題活動之一------“國際內陸港陸橋經濟合作發展論壇”上,新疆農業大學物流工程研究所主任葛炬應邀發表了題為《新絲綢之路物流發展之道》的主題演講,與參會嘉賓分享了其對新歐亞大陸橋物流業發展的獨到見解和深刻體會。
絲路物流的關鍵環節和存在的問題
葛主任在演講中指出,目前絲路物流有三個結點,包括連云港、西安(重慶)、烏魯木齊、阿拉山口(多斯特克),區域遍布東北亞、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眼前存在問題是通而不暢、時效性、過多檢查、灰色清關等,其原因在于貨物品類受限、車輛短缺(特別是哈薩克斯坦地區)、換裝換輪成本過高、各國海關政策的變化以及貨物流量不均衡導致的空箱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消除非關稅壁壘的物流瓶頸,從多方面改善和推進,因為陸上通道不僅僅是鐵路通道,還有公路通道。
解決問題的際遇
絲路物流通道的建立目前也存在著諸多有利因素。例如格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形成關稅聯盟,而哈國將物流業作為支柱產業,大力發展鐵路,多斯托克的換裝能力提高、換裝車供給量加大,從而令國際物流成本壓力減少,在途時間減少等,都是解決問題的好機會。
新絲綢之路的物流運作思路
葛主任總結說,集裝箱聯運是唯一可行的方式。貿易方式的改變令適箱類貨物增加,流量穩定,而區域聯動發展格局的形式也令雙向貨流更為普遍,回程貨物的聚集也更為容易。比如說,成渝經濟區以電子類產品為主的適箱類貨物;連云港:韓日產品+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則是適箱貨物加海鐵聯運;烏魯木齊則是以貿易為先導的日常生活用品的適箱類貨物,發展口岸物流;而西安-西咸一體化、關中-天水經濟區的適箱貨物,則是東西雙向的,是更多元化的,所以發展新絲綢之路,就要促進港口、陸港、保稅區、陸路口岸的聯動發展,因為區域的聯動發展必將成為新絲綢之路的強勁推動力。同時,各城市主導產業的發展要體現差別化的發展思路,通過產業鏈延伸和路港的延伸為主,發展外向型的產業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