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10歲至19歲網民約1.35億 全國人大代表建議立法優化青少年成長網絡環境
“家長、學校、社會、政府各層面都要發揮作用,共同營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長的網絡環境。”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泰安市泰山民族中學副校長宋文新近日建議。
青少年成為網民主力軍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3年1月《第3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5.64億,其中10歲至19歲人群比例占24%,約1.35億,青少年成為網民主力軍。
“網絡對于青少年的影響重大,需得到應有的重視。”宋文新說。
分析網絡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影響,宋文新認為,網絡是社會進步的產物。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學習知識的新平臺,提供了大量的、豐富的信息,滿足了他們對休閑娛樂和查閱信息資源的需求。
“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宋文新說,從目前掌握的青少年與網絡關系的資料上看,社會輿論集中在網絡帶給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上。青少年心理尚未成熟,還未形成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過分沉溺于網絡世界中,容易在心理上與現實世界產生隔閡。有的青少年因長期上網而變得自我封閉,不會在生活中與他人進行交流,只有在網上才會與他人溝通;有的青少年因無錢上網,不惜鋌而走險;還有一些網站宣揚色情、暴力、迷信等不健康內容,使部分青少年走向犯罪深淵。
加快立法凈化網絡環境
“目前我國互聯網立法存在滯后問題,法律位階不高。”宋文新認為,網絡立法是適應互聯網快速發展形勢,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重要舉措,有利于加強和改進互聯網管理,維護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
據了解,美國《兒童互聯網保護法》規定,中小學校、公共圖書館等必須在其網絡服務程序的目錄上提供過濾器,確保未達17周歲的未成年人不接觸到有色情內容的成人網站。韓國的《青少年保護法》規定:禁止17歲以下學生晚上10點以后出入網吧,門戶網站和新聞類網站不得含有色情等青少年不宜接觸的內容,網吧、學校、圖書館等公共上網場所應安裝過濾軟件,保證未成年人獲取健康信息。日本也制定了《網絡服務商責任限制法》、《青少年網絡規制法》等。
推動開展綠色上網工程
“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必須牢牢掌握網上育人的主動權,建設一批適合青少年瀏覽的網站。”宋文新建議,要堅持以網站提高青少年素質、讓青少年參與建設網站的整體思路,把網絡特征和青少年特點有機結合起來,架構青少年網站,并不斷創新,及時更新,建造豐富多彩的網絡陣地。
宋文新認為,強化對青少年的教育引導,培養良好的上網習慣,是防止青少年在網絡中“迷途”的根本保證。要針對青少年在上網中遇到的問題,引導青少年正確對待網上信息,培養良好的上網習慣。要積極發揮家長、學校、社會、政府各層面的綜合引導作用,形成貫穿各個層級、覆蓋各個領域的強大合力。
“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適應網絡時代的意識和能力。”宋文新說,要多從網上搜索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網站和信息資料,并定期推薦給他們。同時,對網絡思想滲透保持高度警惕,提高防范意識,找到對策,提前給青少年“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