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借貸:高利貸終結者
“如果國家給予適當扶持,或許若干年后,我能干倒銀行。”袁建春一邊泡茶,一邊悠閑地回答著《國際金融報》記者關于互聯網借貸的種種疑惑。作為互利網公司的創始者,袁建春夢想著互聯網金融不可限量的發展前景。
轉戰互聯網金融
“袁總,我的手續辦好了,謝謝您呀。”上海嘉定區的陳女士一臉笑意,向和記者聊天喝茶的袁建春作別。袁建春告訴記者,這是他的最新客戶,剛剛通過互利網這個中介平臺,借了20萬元的短期周轉資金。
記者欲借此采訪陳女士,雖然經互利網公司人員的介紹,但陳女士因為“有事”,婉拒了記者的采訪要求。顯然,對于為何通過互利網融資,陳女士不愿意向外界透露。據了解,陳女士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辦妥了貸款手續。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有4200萬元的業務。”袁建春透露了公司最新的業務情況,“今年3月僅一個月的業務量就有1000萬元,增長呈幾何級數發展,速度非常快。因為市場需求非常大。”
據了解,袁建春早年在上海青浦區做典當,當他發現了互聯網金融這個概念之后,立即“轉行”,投入了互聯網借貸這個新興的領域。
短短兩個月內,袁建春就組建了團隊,建立了互聯網平臺,2012年7月,互利網就正式上線,把民間借貸這個方式做到了網絡上。
突破傳統借貸模式
“互利網借貸的模式是,會員通過互利網的擔保,雙方直接點對點資金來往,互利網只收取一點的傭金,保管抵押物,它規避了民間借貸之間容易發生的非法集資等一系列糾紛,便捷、簡單、快速,成本較低。”袁建春表示,以往的民間借貸一般以吸收資金為基礎,再投入借出。其中可能觸及法律底線,處在違法邊緣,并且雙方的風險都較大。互聯網借貸是一個平臺,作用更像一個中介。涉及貸款資金不進入互利網的賬戶,公開透明。成立一個公司作為擔保,信貸利率為18%-24%,有抵押證明的利率為18%,信用借貸為24%。
“目前,公司98%的借款人都有房產和車作為抵押物,這種方式比較安全。如果沒有任何抵押物,以朋友作為擔保人的模式也可以考慮。”袁建春坦陳,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下降,找到個人擔保非常困難,考慮到風險,對于沒有任何擔保的顧客,互利網現在還比較謹慎。
據了解,其實袁建春并不是最早涉足互聯網金融的人,早在2007年,上海就成立了第一家互聯網借貸平臺。2005年,在英國首次出現個人對個人(P2P)的網絡人人貸模式服務平臺。可以說,中國在網絡借貸領域的發展步伐,與國外幾乎同步。
中小企融資新通道
“這真的是中小企業和個人小額融資的新渠道,優勢十分明顯。”袁建春表示,他現在的最大感受是,如果互利網得到較快發展,它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民間高利貸的泛濫,也會對現有銀行的信貸業務產生巨大沖擊。
據了解,目前互利網主要方式還是線下尋找投資人為主,投資人可以隨時在網站頁面進行操作。“對于投資人來說,一個月利率為1.5%,50萬元一個月就是7500元。與股票投資相比較來說,回報還是很高的,風險更低。”袁建春表示,互利網擁有比較成熟的投資人,同時尋找更多借款人。
“我希望將利率降到10%以下,這樣可以找到更優質的借款人。”袁建春認為,隨著互聯網借貸的快速發展,這種模式可以補足目前國內借貸體系的欠缺。“年輕創業者,中小企業因為一些原因,很難向銀行迅速借貸,而互利網這樣的互聯網借貸模式比起典當行業利率要低,但成交速度非常快,一天之內就可以放款,小額短期借貸優勢十分明顯。”
《國際金融報》記者了解,目前,像互利網這樣的網絡借貸公司,正在快速發展。2013上半年,全國就已就發展了三四十家企業,按照現在每天一家的發展速度,今年底有可能達到300家。
對于行業現狀,袁建春表示,現在來看,“國家政策不反對,也不扶持,但是接受這樣的民間信貸。所以目前最重要的還是行業自律。”袁建春認為,先通過自律方式,再上升到法規階段,是互聯網借貸必須要走的路。
“我們要打造網絡借貸第一品牌。”袁建春樂觀表示,也許而用不了多久,互聯網借貸將憑借其“快速、便捷、低成本的”互利性模式,對現有各種借貸模式和渠道,產生巨大沖擊。